出租车一个转弯,道路变得宽阔起来。
地标性的韩国东大门设计广场出现在眼前,高耸的大楼环绕四周。它们与更广阔的平和市场等建筑共同组成了繁华的韩国东大门市场。
这里是公认的亚洲潮流发源地——一个地处首尔市黄金位置,拥有十余座摩天大楼、三万个档口、24小时不停转的时尚中心。
7月,我在东大门“血拼”了三个小时之后发出了懊恼的自问:“前几晚都干嘛去了,怎么不来这儿扫货?”
而我对东大门的真正认识,是经由“血拼”途中偶遇的中国人拼成的。
潮流发源地的店主:no photo!
进入apm place的时间是晚上9点。
放眼望去,灯火辉煌的商厦内,满是玲琅满目的衣服和摩肩接踵的人群:档口的店主、涌入的客户、取货的大叔、代购的姑娘,直播的买手……混乱而又有序。
零售多在白天,批发则在晚上8点开门,次日凌晨5点结束。
在亮如白昼的一众批发市场里,apm place以款式新颖见长,且相对高端。这栋建筑物的地下两层为饰品、鞋包专区,1到8层为女装专区。其中顶部的三层是精品区,你在首尔江南高端服饰店买的货品,或许就来源于此。
每个档口,都站着一两个身材堪比模特的韩国小姐姐。她们面容姣好,妆容精致,穿着自家的衣服,是再生动不过的招牌。
我手持银行卡,佯装批发的人进店谈价,没想到却正是这个细节暴露了我的“外行”。
两个一同进店的小姑娘主动上前指点:“你这是还没在这买过衣服吧,一看就是第一次来。在东大门交易只能用现金,支付宝、微信、银联啥的,一概不顶用。”
我依其意见藏好卡拿出钱,毕竟她们人手一袋衣服,看似经验丰厚。可没想到,这俩人也是“半路指点”。
就在她们拿着手机拍摄店内衣服并传给好友时,店主上前阻拦:“NO PHOTO。”话语间,神色有些严厉。
“我们就是拍给国内的朋友,她也想买。”她们还没放弃。
店主似乎并没有听懂普通话,一个劲儿地摆手说“No”,并且要求她们撤回照片。
在店主强硬的态度下,姑娘们只能依其行事。事毕,她们冲我吐舌头笑笑:“这些店家就是怕我们把衣服的版拍回去自己做,侵犯她们版权。”
拥有百年历史的东大门市场,从1970年代起,就伴随着纺织业成为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成而跃居中心的位置。至90年代,韩剧出海,韩流盛行,服装等产业也颇受国外欢迎,尤其是中国。
多年来,国内服装界形成三大地标性的集散中心——北有“北京动物园”,东有“杭州四季青”,南有“广州十三行”,而这三大集散中心的源头共同指向韩国东大门,多年来均有专人常年在韩国东大门采购,回来售卖或者打版制造。潮流的西学东渐,就在一件衬衫一件裙子间蔓延。
东大门的衣服,多数没有品牌,只有店名。但仔细观察,一家店与一间店之间,饶是风格相同,但款式也是绝对不同的。各个档口都有自己的设计师,对衣服的新颖性和款式都极为看重。
每一家店的“no photo”,形成设计的保护墙,也成了各国人来韩国东大门走一遭的理由。
作为散客,原本进入了批发市场几乎“寸步难行”,同一款式的衣服,至少两件起售是“潜规则”。
幸运的是,时维盛夏,韩国东大门一年两次的打折季正在进行中,单件衣服也可出售。
各个档口陈列着三四排衣服,夏季款约莫1万韩元到3万韩元,也即60元至180元人民币,冬季款大约人民币300元到800元左右。价格不高,但无奈之处在于“一口价且不能试”,合身与否全看运气。
这座服饰迷宫里,一件件版型好看、价格不贵的衣服,很容易让人陷入疯狂。每个人都拿着三五个大袋子,每个袋子都鼓鼓地塞满了衣服。不少人将一叠韩币揣在手里,准备随时付款。
我现金不多,在一家店里选了两件衣服就已告罄。好在东大门周围遍布着“换钱所”。当然,无论什么时候去,换钱所门口都排着长队。正在韩国上学的中国留学生姑娘小李,就排在我的前面。
她穿着T恤,外面罩一件长袖薄衬衫,下身一件牛仔裤,很有韩范儿。谈及东大门,她说留学一年,这是第二次到东大门:一来非打折季的东大门衣服并不便宜,二来自己住在弘益大学和梨花大学之间的新村,在这三处,无论大型商场还是小型服装店都不缺。
韩国线下商业的之发达,到了“百米一家便利店”的地步,可谓“有道路处,皆有零售”。
小李说,这次也是陪姐姐来,没打算买,但打折后的价格让她停不下来,只能取现金“买买买”。
隔壁队伍的另一位留学生也插话:“我来韩国前就带了几件衣服,但前两天搬家,两个大箱子都塞不下。周围的韩国同学都在买买买,也是跟着买习惯了。”
走在首尔的大街上,确实会发现,无论是姑娘还是小伙,一个个都经过一番精心打扮,着装新潮而又协调。往高点儿说是赏心悦目,往糙点儿说是极为养眼。
这样的文化也有缘由。首尔2018年的人均年收入13万元。收入高,消费自然也高。吃一顿稍微正式的饭便不下百元,而一件衣服也不过如此,以一顿饭钱取悦自己,何乐而不为?
这一晚,apm place大厦内往来的客户,几乎清一色是中国人。
一个档口两到三名职员,男生负责拿货,女生是导购兼着收银。多进几家,就发现一家店内至少有一名中国职员。
韩国店员反复说着两个词:“欧尼,这里打折。”
中国店员就不一样了,他们了解中国客户。客户犹豫时,她们会让客户试穿;当韩国店员只谈价格时,她们会介绍“这是兔毛的,很暖和”;她们甚至会在你买完一件后,又拿出一款说“很适合你”。
这些中国职员,一半来自国界边上的朝鲜族人,他们是全职;一半来自韩国念书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是兼职。
他们绘声绘色的沟通,总能让你买下那件衣服。
一家冬装店门口,我驻足良久。
踌躇的原因在于,衣服好看,但衣服领子处却写着“made in China”。在韩国买一件中国制造的衣服,何必呢?
中国店员看出了我的犹豫,流利地介绍道:“韩国冬天的衣服,像呢子大衣、羽绒服,基本都是咱们中国生产的,他们人力和设备不足。但他们会提供设计,提出服装布料的要求,中国只是帮忙生产一下。”
看我摸着料子仍然不决,她进一步解释:“我们店是实诚,你看别的店写着‘made in korea’,其实啊是从中国拿回来,贴上了这个标签而已。”
在韩国店员欣赏的目光和中国店员“你赚到了”的话语中,我抱着三件冬季的衣服,欢欢喜喜出了门。
全球购的买手与扛大包的大叔
宽敞的通道与庞大的人流比起来,还是显得过于狭窄了。大楼里,人人匆匆忙忙,总会撞到或者被撞到。
那些人里,有散客,有批发的人,有店员,也有两个为数不小的群体:一是正在做淘宝直播的全球购买手,多是中国小伙子小姑娘;一是正在扛着大包的衣服往物流中心送货员,多是韩国大叔。
在二楼的一个档口,我碰到了盛太。如果你看淘宝直播,如果你也喜欢东大门的衣服,你很难不知道“盛太全球购”这个直播间。他有52万粉丝,平均每场直播的观看人数都在10万以上。
一个月有三周,他都在韩国的东大门。不过此时,他并没有空理我。
每天晚上8点,他就和团队——一个直播助理,一个合作模特——进入到东大门的各个档口里。在接下来的五六个小时里,他们通常会在五到六个档口进行直播。
实际上,他的团队人数不止于此。买手在他们进入档口前,就已经在各个档口挑选了衣服,谈定了价格;国内的客服团队、发货团队,也时刻准备着。
别看现在团队人员齐备,两年前,20岁出头的盛太是单独来到了这里。
他拿着手机直播,各个档口限于不能拍照不能视频的规定,都不让他进。在一个档口门口连播了20天,为他们带来惊人的销量后,对方才同意他进店直播。
“这家店的衣服真的特别好,你看小姐姐身上的这件西装,特别有型。”
这位全球购top级的买手,打折季一天就能成交2000-3000件衣服。模特不停试穿,盛太不停介绍。最初他只是拍,后来他让店员帮忙试穿,现在,他有了专属合作的模特。
升级的背后,是东大门对这个小伙子超强带货能力的认可,也是随着买手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必选之路。
盛太笑说,全球购买手把这里变得越来愈热闹,档口也是一铺难求。
“店主拿着拿着他们家设计师最新设计的衣服,去这层楼上的管理部门那里申请,都不一定会给他一间新的店面呢。”
买手的衣服,多由韩国物流业的大叔负责运送。
在熟悉了之后,即便要加货,买手都不一定要亲自到东大门。他们只需让大叔来店里拿货,发货后打款即可。
围绕着东大门,一位搬运工月薪可达人民币1.5万元至3万元。他们宽厚的背,连接了东大门的衣服和世界各地的人们。
一百年不衰的东大门有何秘密?
走出大厦时,已过12点。地铁已停运,公交无踪影。
大厦口的出租车漫天叫价,来时打表只要50元路费,回去时,开口要价200元。
我们选择走路而回。大约行走三百米之后,两旁漆黑下来,热闹如烟消散。回头看,东大门还在那里,亮着霓虹似的灯。
东大门是引领亚洲时装潮流的。最新版最时尚的衣服总会最早出现在这里,一年制造多个爆款经久不衰。
东大门是有技术含量的。尽管同样做批发,但设计师们总能在这里找到一席之地,并由此展开最前沿的追逐与竞争。
东大门也是有例外的。部分档口拿着其他国家进口的短袖和衬衫,用“made in korea”忽悠着远道而来的客人。这样的行为正面临越来越严厉的处罚。
档口的店主还在守候,批发的人们还在选货,直播的买手还在介绍。
一百年了,这个市场越加热闹了起来。来这儿转一转,才知道东大门为什么是东大门。
来源:天下网商 作者:徐艺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