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几年,宁波的工业投资形势并不乐观,特别是技改投资连续几年出现负增长,但是今年以来,无论是宁波整个城市的工业投资,还是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都在以一种攻坚“加速度”回应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
随着2018年宁波经济运行半年报出炉,我们也如愿地看到了一份“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答卷。
1 一条流水线让定制周期由15天降到5天
王丹源是雅戈尔精品西服车间组长。站在车间智能设备前,她打心底里羡慕眼前那些忙碌在流水线上的女工。
在1万平方米的车间里,上百件西服、西裤,像极了接受检阅的士兵,整齐“列队”等待被吊挂系统运送到各个工位。
每个女工都会按照面前PAD提供的工艺提醒,分别对西服面料进行收省拼侧片、前片推门等工序。此后,吊挂系统会根据衣架上的序列码对西服和西裤进行扫描配对,确认颜色、尺码无误后,再成套送进仓库。
自2017年起,雅戈尔斥资1亿元以精品西服车间为试点,推动智能工厂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智能工厂缝纫端的改造升级,建成全球首条西服全吊挂流水线,首创国内套装智能化匹配流程,并引进MES系统、智能裁剪系统、AGV智能小车、单工位智能模块等一系列信息化硬软件设备,应用大数据手段逐步完成生产要素间的全域连接。
而此前的十多年里,王丹源她们的工作原始又繁复。
她做的是踩装饰线,每天到岗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到上一个人地方领来一大包衣服,踩完这两三百件的装饰线后,再送到下一个人手上,周而复始。
时间,都花在了搬运和积压上。
现在不一样了。工人们从吊挂系统上接过一块布料,完成自己所负责的工序后,可以立马将这块布料交还给系统,此时传送带会自动带着它们走向下一个工位,不存在物料积压在同一个工位的情况。
数据显示,西服大货的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了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单件定制周期甚至能缩短至2天。通过智能识别智能分工,还可实现不同工艺要求产品的“混流”生产,提高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效率——量体定制占比可由占总产量的10%增加至30%以上,精品生产总量由12万套/年提升至13万套/年。
智能工厂的好处还体现在——她们下工位巡逻的次数明显变少了,因为车间内的人工智能系统会按实际情况自动调配工作任务。
每个工位、每个工人的工龄、熟练度、身体状况都在实时变化,AI就会根据这些变化实现实时相应,当一个工位因各种原因发生效率降低或提高时,AI为防止工期拖延、保证品质,会按需减少或增加该工位任务,保证整个系统的平衡。
在雅戈尔的应用场景里,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用机器代替部分劳动力,而是让智能化融入到企业订单、供应链、生产、销售、服务的每一个环节,打造柔性供应链。
集团董事长李如成曾说:“我们看到了智能制造对于服装行业的非凡意义。雅戈尔希望能够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及设备的改造、改良,形成一套全新的服装制造的智能化标准,如3D量体等,实现版型细分、效益提高,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创新驱动 催生一批“智能工厂”
在李如成看来,智能化的核心是提高效率和品质,雅戈尔作为服装行业的领军企业,从事智能制造不仅仅是购入一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而是要做好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把设备与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制造关联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业互联网思维”。
宁波企业家中,李如成的大手笔绝非个例。
公牛集团刚投产的新车间里,很难有人头攒动的场景。前道的注塑工序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数字化与自动化,拥有人工智能的MES(生产控制系统)同时控制着数十台注塑机,开关塑料面板的建模、投料、注塑、成型一气呵成,生产线上一个人顶过去五个人。
而在方太、拓普、双林、奥克斯,同样的智能化改造也在悄然进行。截至目前,今年宁波全市已经新推进1865家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52%,还有近50家企业已然做好了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改造的充足准备。
某种意义上,宁波企业明确地认识到,在创新驱动和数据驱动之下,工业制造能构建更敏捷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他们应该主动地对症下药,去发现、去投入、去创新、去改造,而不是受智能化大趋势所裹挟,出点钱买几套设备为自己贴上“智能制造”的标签。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持续期,企业技改投资逐步由前几年单纯注重设备、厂房等硬件为主的投资内容转向人才、专利、设计、标准、品牌培育等软性投入与硬件投资并行的态势。
这种趋势可以被称为“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型”——从要素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最为代表性的就是吉利汽车在杭州湾的项目,今年3月12日,吉利汽车项目群在宁波杭州湾新区破土动工。其中,吉利汽车研发中心二期、三期项目将建设全球领先的安全碰撞试验室、环境风洞实验室及动力新能源实验中心等,总投资70亿元,预计引进研发人才约5000人,吉利PMA纯电动汽车项目总投资145亿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30万辆、产值600亿元,吉利企业大学项目总投资80亿元至100亿元,主要建设品牌展示馆、文化交流中心、行政管理中心、试制车间、赛车场及其他配套商业设施。
再比如人才软实力上,宁波企业肯为高端人才“量身定制”子女入学、配偶工作、落户事宜的有之,而像江丰电子那样让100多位员工持股的亦有之。
尽管这部分“修炼内功”式的投资无法直接量化在工业投资上,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其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意义举足轻重。
3 创新风险大但不投入不创新的风险更大
今年来,紧跟“六争攻坚”的动员令,宁波整个城市维度的工业投资项目方向和企业内部的技术改造投资方向一道,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助力宁波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呈现出来的是,宁波企业在工业投资特别是技改投资上,与前几年“不敢投”“不想投”“不会投”“投不了”截然相反的表征。根据宁波市经信委对2018年度1000万以上在建和新开工技术改造项目监测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投资项目数比重已达80%以上,每个智能制造项目平均软件和技术投资占项目总投资比重为35%左右。
1月~5月宁波全市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7%,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3%,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16.4个百分点和14.5个百分点,特别是技改投资经历去年持续负增长后,今年3月开始实现正增长。
分产业来看,装备制造业和重点传统制造业增长明显。1月~5月,制造业中八大装备制造子行业平均增速为53.9%,远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装备制造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同比增长217.3%、188.4%、34.3%、23%;重点传统制造业呈现高位增长态势,1月~5月我市九大重点传统制造业平均增速为97.6%,其中化学纤维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分别同比增长551.2%、116.8%、110.7%。
分地域来看,今年年初宁波各地工业投资基本实现正增长,特别是北仑区、鄞州区、慈溪市、象山县等几个工业大县均实现了两位数的高增长。
其实,今年全国工业投资的大形势并不乐观。第一季度,受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大幅下降的拖累,工业投资增速降至2%,创历史新低,较去年同期放缓2.9个百分点,回落态势较为明显。
而宁波则用逆势上扬证明了——投入创新风险固然大,但不投入不创新的风险更大!
与此同时,宁波市级层面的产业谋划思维也正在升级。对于优势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的谋划不再只满足于单个项目,而是从单一优势项目向其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如集成电路产业链、光电产业链、石墨烯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机器人产业链、强基工程产业链等,宁波依托国内产业平台,培育产业链招商平台公司,逐渐形成了一个平台公司对接一个产业,制定一个专业产业政策的良好局面。